深耕“三农”沃土 当好新时代“兴农人” ——记民革徐州市贾汪区支部主委李露

发布日期:[ 2025-07-23 ]   点击:[ 123 ] 作者:[ 李茜茜 张静波 ]

在徐州贾汪区的广袤田野上,一位“90后”干部的身影格外醒目。李露出身农家,自小在农村长大,跨出校门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也在基层乡镇政府。十余载光阴里,他怀揣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情怀与强烈责任感,将这份炽热化为躬身实践的脚步,把青春汗水尽情挥洒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


他善思好学、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统战资源优势,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名副其实的“兴农人”。凭借突出表现,他先后荣获徐州市“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贾汪区“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个人”,以及民革江苏省委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筑同心 种好民革工作“责任田”


心之所向,步履铿锵。作为民革徐州市贾汪区支部主委,李露始终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视为服务发展的核心使命。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卓越的领导力,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勠力同心,在筑牢思想根基、盘活红色资源、汇聚智力动能等领域深耕细作,让“小支部”成长为服务发展的“大引擎”。


阵地建设是李露开展支部工作的突破口。他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充分挖掘“贾汪起义”纪念馆的闲置空间潜力,将其改造升级为集学习研讨、史料陈列、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山博爱之家”。新阵地不仅配备了齐全的功能室,更彻底结束了支部长期借地办公的历史,为21名支部党员打造了稳定的常态化活动平台。


阵地建起来,思想更要“强”起来。李露深知,作为参政党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石。他常态化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引导大家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以此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归属感。他牵头启动“赓续红色基因”专项行动,带领党员查阅海量档案、走访老同志,并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成功挖掘整理出孟绍濂、杭鸿志两位民革中央原委员的革命事迹,极大丰富了“贾汪起义”纪念馆和贾汪区史馆的内涵,不仅成为支部开展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更为当地红色旅游和研学提供“微窗口”。


李露更善用党员智力资源,聚焦社会法治、“三农”等民革优势领域,带领支部党员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重要课题开展深度调研。在他的带领下,支部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品牌强农“徐州样板”》作为民革徐州市委会在徐州市政协大会的口头发言,《关于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监管,稳妥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入选大会书面发言,有力推动了地方“三农”工作。辛勤耕耘结硕果,2024年贾汪支部获得民革江苏省委会表彰3人次、市委会表彰5人次,荣获先进集体表彰2项。


促中心 当好服务发展“助推器”


振兴所系,实干为要。作为贾汪区农业农村系统的青年骨干,李露始终扛牢“强农有我”的使命担当,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聚焦产业升级、生态改善、增收致富三大核心任务,以创新思维破题发展困局,用实干足迹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


他主动扛起发展重任,着力构建“34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有效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双增”,大蒜、草莓等蔬果产销两旺、效益喜人。在招商引资一线,他借鉴先进经验,全链条做好项目招引、落地与服务工作,2024年成功引进中旺食品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7个。在休闲农业品牌建设中,他推动贾汪区获评“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景点线路”“首批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区”,汴塘煎饼获全国“名特优新”荣誉称号,持续不断打响“贾汪真旺”自卖头品牌,显著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美环境”。他致力于提升乡村“颜值”与品质,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走遍全区每一个村落,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404个自然村整治,新改建户厕3万余户,新建“户户通”村内道路500余公里,创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7家,让乡村从“面子”到“里子”实现品质跃升,村民生活环境更趋卫生、舒适。


他还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多元路径,指导各村通过自主经营、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飞地经济”等模式拓展财源,高质量完成“小田变大田”试点,村均增收5万-15万元以上,全区120个涉农行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超过50万元,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


稳民心 铸好和谐稳定“压舱石”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作为包挂紫庄镇徐台村、吴台村的区级部门负责人,李露始终将百姓冷暖挂在心头。他以常态化走访倾听群众呼声、以清单化机制破解民生难题、以精准化举措赋能村集体经济,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在解民忧、促发展中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思想上的“三不怕”,是他破解民生的“精神密码”:一是以纾难解困为荣,内心上不怕负担。面对群众反映的“老大难”问题,他始终将其视为“必答题”,主动揽下“烫手山芋”,告诉自己“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二是主动协调解难,行动上不怕麻烦。他坚信“多跑一趟路,群众就少一份愁”,为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往返部门协调是常态。三是为求实效,沟通上不怕频繁。他保持与群众、部门的高频互动,面对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应,耐心沟通解决方案。


行动上的“三到位”,是他落地民生的“硬核担当”:一是人到位。坚持每月至少到村走访一次,与干部群众深入交流,累计收集整理问题诉求40余项。二是对接到位。针对收集的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清单化方式逐项推进解决。三是落实到位。确保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提升、农村道路建设等民生事项落地见效,2024年累计解决实际问题8个。其中,吴台村作为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最低的村,李露包挂后,带着“解题”心态扎进村里,倾力帮助村“两委”挖掘潜力、对接特色项目,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最初的0.2万元跃升至50万元以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统战阵地的“筑梦人”到产业一线的“攻坚者”,从民生实事的“践行者”到基层治理的“探索者”,李露用十余载时光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干部的多重担当。他的足迹遍布贾汪的田间地头,他的付出浸润着农户的幸福笑颜,他的担当镌刻成乡村蜕变的生动注脚。如今,他依然奔波在希望的田野上——深耕“贾汪真旺”品牌升级规划、推动民革“中山博爱之家”与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农村“三资”管理精细化水平与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质效……在他心中,“三农”事业永远是“进行时”,唯有在接续奋斗中不断攀登新起点,方能不负这片热土的期许。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阔航程中,李露始终以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和无私的奉献,深耕“三农”沃土,播撒希望种子。未来,这位“90后兴农人”将继续勇立时代潮头,以开拓之姿拥抱新挑战、以创新之策回应新需求,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
  • 履职能力建设年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 履职能力建设年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