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邦:赓续实业报国志 共绘复兴新蓝图

发布日期:[ 2025-07-23 ]   点击:[ 100 ]

今天,我们再度翻开《实业计划》,圆梦之旅的筚路蓝缕和非凡成就令人感慨。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今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百年沧桑,换了人间;中山精神,历久弥新。


1919年,在上海寓居的孙中山先生“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结合亲身考察西方近代化的实践和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宏伟设想和实施方案——《实业计划》,这是继洋务运动第一次将西方先进生产力系统性引入中国后,由孙中山先生首次绘就的近现代中国立体化发展蓝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独特作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我们以学术研讨的方式回眸孙中山与《实业计划》,缅怀先生实业救国的深邃智慧,追思先生振兴中华的赤子情怀,在新时代的坐标下,深刻理解《实业计划》的前瞻价值与现实启示,对我们继承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第一,回顾历史,《实业计划》是孙中山把危机意识转化为建设蓝图的伟大构想,至今仍为我们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启示。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饱经磨难、历尽艰险,但始终胸怀对国家、对民族的无比热爱,始终深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在护法运动遭遇挫折后,他痛定思痛,认为“夫民国建设之事业,实不容一刻视为缓图者也”。他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深谋远猷,写就《实业计划》这一皇皇巨著,发挥了向西方推介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国和世界搭建桥梁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他以“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现代思维,在《实业计划》中绘制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份蓝图。10万英里铁路网编织经纬,三大世界级港口联通五洲,现代农业与新兴工业交相辉映——这些超越时代的战略构想,闪耀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启蒙之光,折射出孙中山为国为民奋斗一生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迄今仍熠熠生辉。


通过这部皇皇巨著,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山先生“爱国若命”的不变初心、“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以及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期盼。


第二,着眼当下,《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富国强民的宏观设想和具体规划,至今仍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启示。


作为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经济篇,《实业计划》内容丰富、设想大胆,与当时中国状况看似格格不入,还被人冠以“空想”“大炮”。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军阀混战的局面下,任凭多么宏伟、周详的计划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付诸实施。直至逝世时,中山先生依然对《实业计划》念念不忘,遗嘱中再次提到“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


今天,我们再度翻开《实业计划》,圆梦之旅的筚路蓝缕和非凡成就令人感慨——《实业计划》里描述的长江航道,如今,长江通航条件大幅提升,长江干线货运量稳居世界内河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实业计划》里提出的“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构想,如今,三北防护林宛如绿色的万里长城,为广袤国土筑起功能完备的生态安全屏障;《实业计划》里最为看重的交通,如今,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中国高铁飞驰领先世界,公路纵横遍布城乡。在新时代的今天,从神舟家族到C919大飞机,从国产航母到大型邮轮,从港珠澳大桥到复兴号高铁,从北斗导航到量子计算,从DeepSeek横空出世到哪吒闹海风靡全球,等等,一件件大国重器、一项项重大工程、一个个创新突破,让世界应接不暇。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作为以继承发扬中山精神为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革始终将“振兴中华”的基因融入血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在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中双向发力,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重要课题深入调研、履职尽责,为实现中山先生的愿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追梦圆梦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


第三,展望未来,《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建设一个统一而美丽国家的无限向往,至今仍为我们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提供启示。


《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孙文学说》,一并构成了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是孙中山政治思想和建国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美好夙愿。他坚信,革命成功以后,经过全民族努力,中国一定能够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民革在对台工作大局中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为民革做好新时代促进祖国统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多来,民革中央和各级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思想政治引领持续加强,建言献策质量持续提高,交流融合项目持续提升,凝聚人心效果持续彰显,打造新亮点、创造新经验,开启了民革促进祖国统一工作新篇章。我们以中山黄埔精神为纽带,连续成功举办了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等研讨会和“华灿”品牌系列活动等,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通过开展促进祖国统一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山精神始终是凝聚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重要公约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曾经满怀豪情、鼓舞人心地预言:“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今天,在中山先生逝世百年和中山先生家乡故里的时空交汇点,我郑重呼吁:海内外、岛内外尤其是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要以宽阔的政治胸襟和高度的历史自觉,不断深化两岸同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以中山精神为纽带,凝聚起助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磅礴力量,激发出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为民族复兴伟业齐心协力的蓬勃热情,共同追求国家完全统一的美好未来。 


民族复兴、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携手书写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新的《实业计划》,共同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使命,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作者简介:郑建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本文为作者在2025年5月15日孙中山与《实业计划》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略有删节)


来 源:《团结》杂志(2025年第3期)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
  • 履职能力建设年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 履职能力建设年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