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道路规划,减少“拉链马路”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05-11-15 ]
点击:[ 6649 ]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主委冯健亲反映:
近年来,我省各个城市在道路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后不久,很少有不被重新“开膛剖肚”的,一些道路反复地被挖掘与填埋,铺设和改造各类地下管线,群众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拉链马路”。个别施工单位不负责任,铺设完管线后草草回填,一走了之。致使每次阴雨天气,整段马路凹凸不平、泥泞不堪。总之,城市道路的每一次被挖掘都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交通堵塞、尘土、噪音污染等问题,对此群众反应很大。
“拉链马路”现象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通病,而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滞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还有一些形象工程的道路建设,为了赶工期,不按标准和规划,只为通车和剪彩,不足二月就要重新施工,给国家资金造成严重的浪费。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因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引起的道路挖掘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城市“拉链马路”将有增无减。
城市发展的需要注定要对一些道路进行挖掘,但如果在挖掘前做好长远和组织协调,可以使挖掘的次数大为减少。不仅方便群众,也节省资金,当前群众最有意见的就是那种无视规划地反复开挖。目前在管线铺设方面施工单位“各自为政”是导致道路被反复挖掘的一个重要原因。煤气、自来水、电信、污水处理等部门各有各的计划、各有各的安排,没有通盘考虑到整个城市道路的规则。你挖完了我挖,我挖完了他挖,这都是因为自己的计划和其他人的计划不同,资金来源、项目不一样、主管单位不一样,才造成这种局面。
为此建议:
1、各级政府城建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组织协调,把管线建设统一起来,对于原有道路的拓宽改造,应统一组织、统一施工。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要有所控制,最好是责成一个专门单位进行管线铺设综合施工,并督促施工单位要文明施工,尽量减少扰民。
2、对新建道路要确保使用,尽量做到在几年之内不再重新返工,除政府立项的重大工程或事故抢险外,一律不准计划外施工。新建的道路应该完善规划,一步到位。一次性把煤气、自来水、电信等管道预埋下去,各类管线可以通过管道随时更换铺设,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管线铺设问题。
3、少建和杜绝形象工程,多搞一些民心工程。城建部门要规划好城市道路建设,用好现有资金,使“拉链马路”越少越好,保质保量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