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明:科技兴农路,奉献写华章

发布日期:[ 2025-04-02 ]   点击:[ 580 ] 作者:[ 张 超 ]

“农业是国之根基,我愿以所学所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从踏出校门的那天起,冯亚明就暗暗给自己立下了这个长远的目标。47岁,本科学历与硕士学位加持的他,在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以及农业农村经济研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以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产业教授、硕士生导师等身份,一直践行着对农业的热爱与担当。


冯亚明现就职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泰州市农业科学院)并担任副所长,同时兼任民革泰州市委会副主委、泰州市科协副主席,肩负着院生态保水渔业团队牵头人的重任。多年来,冯亚明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与扎实的专业素养,荣获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他用实际行动为农业发展贡献着坚实力量,在平凡中书写不凡的农业篇章,犹如农业浪潮中最坚固的灯塔,引领着前行的方向,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奋勇追随。


精研覃思,创新领航


在科研的浩渺深邃之洋,冯亚明仿若一位沉稳的领航员,驾驭着探索之帆船,无畏地斩波破浪。他先后主持和参与承担省市科技项目32项,在每一项科研项目中,他从研究规划的缜密擘画到实验数据的严苛甄别剖析,每一处细微环节皆倾注心血与智慧。他竭力探寻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密码,构筑起坚实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石。


他先后发表论文50多篇,这些论文广涉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农业经济管理的深邃领域等诸多范畴,或深度解构新型农业(渔业)技术对产量的显著效能影响,或聚焦透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农民收入稳健增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字里行间满溢着他对农业发展趋向的深邃洞察与高瞻远瞩的思索,为同领域的科研伙伴们无私地提供珍贵借鉴与深刻启示。出版的5部专著(独著1部,主编3部),更是他在科研领域辛勤耕耘、呕心沥血的精华凝聚。从农业基础理论的扎实奠基到实践应用案例的详实解析,全方位、系统性地梳理整合并深入浅出地阐述农业领域的核心关键知识与前沿技术要点,成为农业从业者与科研探索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引航标。


他参与创制的罗氏沼虾“苏沪1号”,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泰州市第一个国家水产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国内良种的普及率。他牵头研发的水产苗种繁育新设计、生物饵料培养新方法等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这些专利硕果卓有成效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跃升,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他制定的2项省级标准,为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筑牢坚实壁垒,引领整个行业沿着健康、有序、高效的轨道蓬勃发展。凭借这些科研成就,冯亚明先后荣膺省部级奖7项,市厅级奖12项,这些荣誉勋章不仅是对其个人科研实力的至高无上赞誉与充分肯定,更是他为农业科研事业殚精竭虑、不懈奋进的生动有力见证。


情系三农,躬耕不辍


冯亚明始终将科技服务视作紧密串联科研智慧与农业生产实践的坚韧纽带,全身心地扑在渔业发展事业上。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关键目标,投身于各项渔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最前沿。


他大力倡扬并身体力行地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等创新前沿模式。他频繁穿梭于田间阡陌与养殖池塘,为农民和养殖户悉心讲解技术要点,耐心示范操作流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面积成功拓展至3万亩,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面积达到了8万亩。这些先进模式的广泛普及应用,巧妙实现了土地与水域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得到质的提升,为渔(农)民带来了真真切切、丰盈充实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当地渔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鲥鱼,味道鲜美、价格极高,位列“长江三鲜”之首,从生物学的角度,长江中的野生鲥鱼已被确认灭绝。针对这种状况,冯亚明多方奔走,积极争取省、市渔业和科技主管领导的重视,在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和市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下,与泰州秋雪湖渔业有限公司、泰兴长江渔场、高港汇丰水产公司合作,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引进美洲鲥鱼受精卵3000粒,进行驯养繁殖。


由于鲥鱼生物学研究薄弱,人工育苗工作基本上是空白,可供参考的数据与实践极少,全靠自己摸索。冯亚明自己都记不清,为了筛选出最佳的颗粒饲料组合,多少个炎炎烈日,汗水洒满池塘边;为了摸索出光照强度与鲥鱼应激反应的关联度,多少个不眠之夜,星光陪伴实验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冯亚明带领项目组采用微流水刺激、分批注射催产激素等技术措施,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目前,基地年繁苗5000万尾供应市场,走出了“让鲥鱼走上百姓餐桌”的第一步。


身为泰州市农技协副理事长、水产技术权威专家,他始终肩负着时代和社会所赋予他的职责和使命,连续8年深度参与实施泰州市“千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脚步不停,冯亚明深知科研成果落地生根才能真正赋能农业。于是,田间小道、养殖池塘成了他的新“阵地”。他带领团队深入基层,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渔业科技培训5至6期,培训的直接受益人数均达300人次以上。在培训课堂上,他将理论阐释与实际操作演示巧妙融合,以生动鲜活、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将渔业养殖技术的精妙要义、水质调控的科学方法、饲料科学投喂的精湛技巧等实用知识向广大渔民倾囊相授。他还尤为注重与渔民的深度互动交流,详尽解答他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遭遇的疑难问题,对他们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与对策,帮助渔民们释疑解惑。在河蟹养殖基地,他挽起裤脚,示范如何精准调控水质、合理投放饵料,让农户亲眼见证科技的“神奇魔法”。看到农户们从最初的怀疑观望到后来丰收时的喜笑颜开,冯亚明内心满是成就感,他的辛勤付出有效提升了渔民的科技素养与养殖专业技能水准,为促进渔民收入稳步增长铺就了坚实通途。


在冯亚明的全程指导下,农户们运用新技术改良土壤、科学灌溉,曾经贫瘠的土地长出累累硕果,荒凉的池塘变身聚宝盆,丰收的欢歌在乡村四处回荡。兴化中堡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稻田生态种养基地的中庄牌东荡香米、香湖牌小龙虾等无公害绿色食品更是声名鹊起、远扬四方,基地荣耀跻身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典范,为其他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与范例。


资政建言,使命在肩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冯亚明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自己不仅是农业科研创新与科技服务的坚毅践行者,更是农业政策优化完善的智慧建言者与有力推动者。他着眼社会热点,结合本职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一线开展调查与研究,积极踊跃地履行参政议政关键职能,在参政议政舞台上彰显党派成员的更大作为,也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强大力量。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捕捉到休闲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壮阔进程中所蕴含的独特作用与无限发展潜能,于是充分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细致调研。他以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作为重点研究样板,诚挚拜访市区、乡镇各级主管部门以及村委会领导班子,详尽了解政策扶持导向与行政管理实施现状;深入走访8家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用心倾听他们的经营实况、面临的困境难题与内心真切的需求呼声。经由大量扎实细致、深入透彻的实地调研考察和推心置腹的深度访谈交流,他对泰州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有了全面、精准、深刻的认知与把握。


经过前期的深入研究,冯亚明撰写的《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深度剖析泰州休闲农业发展进程中的痛点顽疾与关键难点。该文章荣膺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与亲笔批示,被列为市长亲自督办的重点提案。文中,他匠心独运地提出一系列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且极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思路与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些高屋建瓴、切实可行的建议谋略为推动泰州农业转型升级开辟出一条崭新通途,为打造“三个名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构筑起坚实有力的支撑。


冯亚明在农业科研创新、科技服务实践与参政议政舞台上,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天赋与厚重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以自己的睿智商谋和辛勤汗水,深情谱写了一曲激昂澎湃、气势恢宏的农业发展壮丽赞歌。展望未来,在农业现代化的漫漫征途上,他将继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他的身影依然会忙碌在实验室与田间,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向着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科技兴农的磅礴力量,看到了奉献精神的熠熠生辉,他是田野上的守望者,是农业发展的脊梁,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作者系泰州民革党员、泰州市电视台记者)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5年全国两会
  • 履职能力建设年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5年全国两会 履职能力建设年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