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战老兵的足迹——回忆我的父亲李学恒

发布日期:[ 2015-11-12 ]   点击:[ 12680 ]

                       法自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地的纪念活动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不禁让我想起那些为了抗战胜利做出巨大牺牲的抗战老兵。他们在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舍家弃子,挺起胸膛,义无返顾地奔赴战场。他们冲锋在抗战的最前沿,浴血疆场奋勇杀敌,驱逐倭寇挽救祖国的危亡,用青春和鲜血谱写了一篇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悲壮诗篇!我的父亲就是抗战老兵中的一员。

                     投笔从戎的爱国青年

  父亲李学恒,1914年初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一个农民家庭,客家人。因家境贫寒,他弱冠之年才得以去梅县省立第五中学读高中,直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

  1938年父亲怀揣报国之志投笔从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成为第四期学员。1938年9月又在汉口投考黄埔军校,于1939年12月从第十五期毕业。

  1937年底,南京、南昌相继沦陷,日军大举进逼武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迫迁至湖南武冈,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后称为武冈分校。1938年至1945年,在武冈地区,这些散布在祠堂庙宇里以“总队”为单位的学员班、军官训练班、校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战术研究班等,从第十四期办到第十八期,共计23052人毕业。父亲被分配在第十五期第八总队第二大队学习。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大多直接奔赴抗日前线,他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场上的“虎贲之士”

  父亲自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99军92师任少尉排长,参加了昆仑关战役;1943年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高射机枪连上尉连长。

  74军作为国民党军五大王牌军之一,八年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以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而57师更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虎贲之师”。

  田汉曾为74军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军歌:“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勇,愈杀愈勇。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

  常德会战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彻底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也是艰苦卓绝的一仗,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中名垂青史。父亲作为该次战役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是跟随余程万师长突围、搬回援军、夺回常德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曾经饱含泪水向我们提起过这段经历:1943年11月至12月,74军虎贲之师于湖南常德以8529人迎战日军直接攻城的3万余人,在兵力和武器弹药均不如敌方情况下,坚守孤城十六昼夜。面对敌军一轮又一轮的炮火和毒气猛烈攻击,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守军宁死不屈,顽强坚守阵地,一寸山河一寸血,直至弹尽粮绝。这场战役击毙日军万余人,八千将士英勇牺牲,他们长眠于湘西的原野大地,蒋介石为阵亡将士亲笔题写了“天地正气”四个大字。在接到突围指令后,由于缺少渡江的船只,父亲与残存的战友九死一生,是抱着木板从沅江突围出来的,与增援的部队汇合,最终夺回常德。

  其后,父亲又参加过衡阳保卫战、湘西会战(芷江保卫战)等。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57师171团奉命由芷江乘美国军用运输机空降南京,参加对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受降仪式。

                  结束军旅生涯的国军少校

  抗战胜利后,57师作为国军“王牌师”担任起南京首都外围守备任务,1945年11月19日在镇江接受日军第3师团缴械投降,在镇江成立守备司令部。师部及直属部队和第169团驻守镇江,第170团驻守龙潭,第171团驻守句容。

  1945年至1946年,父亲任171团第2营少校副营长;1946年5、6月间,第74军57师整编为第74整编师57旅,父亲任171团少校作战主任(作战参谋)。

  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抗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又逢国共内战。1947年5月父亲随部队参加孟良崮战役被俘,被送往华东新生学校及高级军官团学习。

                   平静豁达的黄埔老人

  抱着对新中国的期待和亲人团聚的憧憬,父亲毅然留在了大陆,1950年回家乡任小学教员和校长,1952年在肃反运动中在广东被收押服刑。1962年释放后,来江苏与家人团聚,下放至国营共青团农场接受改造。直至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以后,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公民”,于1986年10月退休。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父亲将拳拳报国之心、悲壮抗战之史深深埋藏于心底。在漫长的服刑改造岁月,父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潜心研究种菜技术,成为种菜能手。为了少连累家人子女,在我出生的时候,他和母亲商量让我随母姓。多年来每逢佳节,别人回家团聚,他总是独自一人默默留守在农场看护场院……其坎坷复杂的心境从下面几首诗词中可略窥一斑。

    七律  无题

  流放蹉跎十五秋,夕阳西下水东流。规规矩矩无奢望,恳恳勤勤惟自由。沐雨栉风除野草,披星戴月弄田畴。但求北阙金鸡诏,困厄旋开愿已酬。
(1978年5月12日)

    七律  无题

  背井离乡学务农,布衣蔬食性良忠。豪情壮志云霄外,浩气元神宇宙中。君子安贫方见节,达人知命可成风。英雄自古东流逝,千载文山不老翁。
(1973年1月)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从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新生。他加入了黄埔同学会,虽年过七旬,仍坚持每周参加镇江政协、镇江民革联系的社会人士学习组的学习活动。随着对台和海外交流的深入,他想方设法与在台和海外的亲友、同学建立了联系,邀请他们回大陆观光交流,增进互识,并在他们返乡时兴致勃勃地参与接待,为两岸一统不遗余力。

  父亲的一生是爱国奉献、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勤苦耐劳的一生。作为一名黄埔军人、抗战老兵,他用一生践行着黄埔精神,秉承着一名黄埔军人的作风。他教育我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坚持良好的品德和健康习惯。一直到晚年,父亲每天坚持锻炼,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他关心时政,闲暇还研习书法、英语,修身养性、乐观豁达,给我们后人作出了榜样。

  所幸今天的中国,从民族大义出发和定位,抗战老兵的历史功绩已经得到肯定。今年9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大阅兵,国共抗战老兵首次共同受阅,充分体现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足以告慰先父和他“虎贲之师”的战友们。千千万万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中国军人,必将得到民族的景仰!在此,我向那些当年舍生忘死、共赴国难,捍卫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抗日老兵表示深深的敬意!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