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江苏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推进现代化实践的主要目标和牵引工作重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迈向“十五五”的新历史时期,江苏需要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全面引领、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渗透、产业融合度不断提升、智力资本要素密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调研发现,我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缺乏多元化支撑,产业创新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不强,产业支撑要素没有形成一体化合力等。为此,建议:
一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这些领域的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进行因势利导、优先支持。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在前沿新材料、关键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在工业软件、高端芯片等卡脖子环节取得新突破。依托链群融通体系培育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和国际经贸规则,优培企业发展生态的土壤。
二是大力培育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鼓励不同方向和“非共识”的创新实践探索,聚焦符合比较优势且互相关联的未来产业领域予以优先支持。充分调动战略科学家、创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积极性,联合展开多方向、前瞻性探索。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集聚未来产业的发展资源,分阶段、分批次培育未来产业企业。建立从局部试点到全周期大场景开放的应用机制,有序建立一批综合性、跨界融合、跨区域协同类应用场景,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定型、用户群体培养、市场需求挖掘,引领未来产业技术迭代突破。
三是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稳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盘。加快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渗透,引导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数智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以江苏1650的链群载体为依托,协同整合传统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的资源力量,推动形成一批高效能、高质量、高价值的产业集群。强化传统产业在原材料、零部件、加工锻造等环节的高质量供给,为新兴产业的成熟壮大提供支持。
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优先落实“拉长板”任务,突出优势产业领域的资源组织和要素创新效能。持续优化培育领军科技企业机制,尽快打通产业共性技术“短板”和产业链“断点”,实现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加快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国产化替代能力。及时识别重点产业存在的技术风险和产业链漏洞,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配套,支持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推动苏南地区“腾笼换鸟”与苏北地区“筑巢引凤”的结合,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区域协同。以科创飞地、虚拟集群、产业联盟等方式实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产业空间优化。
五是完善产业核心要素多链融合支撑体系。持续完善“揭榜挂帅”和协同攻关组织制度设计,鼓励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实施知识产权价值工程和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鼓励投资者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基础性领域、原创性创新领域进行长期投资。扩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企业家等关键性人才的聚集度,依托创新链培养科学家、技术骨干、知识产权专业和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人员,利用资金链平台聚集金融、财务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教育体系中融入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改革科技人才的绩效考评制度,以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275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