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新路子/2002年5月

发布日期:[ 2005-03-09 ]   点击:[ 6985 ]

  
  近年来,正规高校连年扩招,各类社会力量办学也逢勃兴起,办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民办学校步履维艰。在激烈的竞争中,民办学校如何站稳脚跟,并得到发展呢?我们认为,民办教育应当面向市场,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为宗旨,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办学思路,拓宽办学的路子,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办学事业的发展。

  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办学思路
  
  社会力量办学,是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他们多是生产第一线的在职职工。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结构的变化,不断给职工教育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地调整办学思路。
  
  80年代初,高考制度刚刚恢复,百废待兴,人才奇缺,人们迫切需要补习文化知识和有关专业知识。江苏民革在无国家投入、无自建校舍、无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在南京等十个城市创办了十余所中山学校,租借已有学校校舍,开展初、高中及大学单科文化补习及财会、珠算、医疗护理等各类岗位培训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文化补习和职业培训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江苏民革各中山学校开始与正规高校联合举办财会、计算机、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大专班、本科班,以联办形式开展以大专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学员毕业取得联办学校颁发的文凭,国家承认其学历。联合办学使人、财、物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了办学事业的发展。徐州、苏州、扬州中山学校由此逐步发展为以高等教育为主的进修学院。民革办学成为江苏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此,民革各中山学校(学院)紧紧抓住经济热点,围绕新的经济需求来办学。如为适应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开办“外事英语及办公自动化”班、报关员资格考试培训班;针对电子商务的兴起,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根据住宅建设的发展,开办了物业管理班;针对本科生在就业中已无多少竞争优势及研究生扩招、考研热兴起的情况,开办“中山考研”班等等。同时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各中山学校(学院)积极寻求与企业、银行的合作,拓展融资渠道,建设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如徐州中山进修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有三个分院、七个教学点、170多个各类教学班、学员7000多人次的办学体系较为完整的综合型成人教育学院。
  
  二、积极引进新的投资办学主体,为民革办学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深化,投资办学主体日益多元化。一些企业家在共产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经过艰苦创业先富起来,他们也想通过办学的方式回报社会。对此,江苏民革因势利导,支持有条件的民革党员企业家投资办学领域,创办了南京金肯学院、淮安军星中等技术专科学校等新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投入大,起点高,理念新,后来居上。金肯学院一期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了4万多平方米的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设施。聘请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朱万福出任院长,聘请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教师任教,其中有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44人、副教授45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在人才培养上,该院瞄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电子商务兴起、知识经济出现带来的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开设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电气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新经济类高素质人才。淮安军星中等技术专科学校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3800万元,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学校与军校联合办学,实行实行军事化管理,日常事务完全按照军营生活的要求严格管理,学生在学校既学理论、学技能,增长了才干,又学军事,强化了体能,砥砺了意志,养成了言行举止文明,步调一致规范、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深得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引入新的投资办学主体,为民革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面向市场,合理定位,创办特色教育
  
  江苏民革各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子,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徐州、苏州中山进修学院发挥原有基础较好的优势,以质量创“中山”品牌。他们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以质量创信誉”的口号,在办学队伍、教师队伍、改革教育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徐州市政府评价徐州中山进修学院“为徐州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很大贡献,成为徐州市成人教育的一面旗帜。”1998年,徐州、苏州中山进修学院因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被江苏省教委任命为江苏省首批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取得大专30%的考试命题权。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针对扩大开放,中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中国加入WTO的形势,着力培养外语、外经类人才。他们先后聘请几十名外籍教师授课,与15个国家近百所院校及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并与其中的一些外国学院联合办学,选送学生到对口学院留学。在实践中形成了开放办学,开展国际化合作,培养外向型人才的办学风格。淮安军星中等技术专科学校与军校联合办学,学生毕业,部分优秀毕业生输送到部队,其他在地方实现了全部就业。形成了背靠军校,面向地方,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办学特色。金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也形成了大投入、高起点、高素质,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急需的新型人才的办学风格。
  
  特色教育使民革各学校在竞争激烈的办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徐州、苏州中山进修学院以其“中山”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当地各界的认可,当地成人教育市场上一时形成了 “要学习,到中山”的风气。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已成为每年拥有学员1.2万人以上、全国知名的民办外语考试培训基地之一,累计培养10万名中、高级外语、外经贸人才。淮安军星中等技术专科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0、2001年两届毕业生就业安置率100%,2002年的毕业生也部分被用人单位预聘。2000年秋季招生达到1066人,2001年招生1200人,在江苏同类中专学校中名列前茅。金肯学院2000年首届招生450人,2001年招生达到1500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四、象重视“自己的眼珠”一样重视教学质量

  在办学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充分认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加以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为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2000年底,民革所办学校自有校舍总计达8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越过1.2亿元,教学基础条件大大改善。

  软件方面,注重加强办学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如徐州中山进修学院是徐州市民革创办的成人进修学院,在40余名办学人员中,大多数是包括中共党员在内的各党派成员或无党派知识分子。学院非常尊重他们,虚心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并根据其才能安排他们担任有关领导职务,丝毫没有门户之见,而是把他们组织起来,齐心办学,为民革办学事业做出贡献。在教师的选聘上,注意选择有良好师德、热心教育事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学术成就和声望的教师任教。各学校教师队伍大多为各大专院校的教授、副教授,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高级教师。
  
  各学校还建立由专家、学生和家长评估的质量评估和反馈体系,积极吸收各类建设性意见,将学员对教师的教学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以便改进教学,对个别不合适的教师,及时调整或辞退,以确保教学质量。
  
  各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索设计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徐州中山进修学院把过去“我办学,你来学,我办什么,你学什么”的办学模式,改变为“你要学,我来办,你学什么,我办什么”的办学模式。常州中山学校通过创设情景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交互式和主体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学习与获取知识的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对办学工作的领导
  
  民革江苏省委会始终把办学工作看作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方面,先后五次召开办学工作会议,要求各级组织和学校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放在首位,坚定不移地贯彻招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当地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依法办学。强调各市民革组织对学校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同时强化学校的自身建设,使学校在民革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学校的收支情况、财务报表、招生情况等定期上报民革省、市委会备案。对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对策,制定措施,明确目标责任,化解矛盾。民革组织办学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领导班子人选,由各级民革组织任免。对办学有贡献,年龄偏大退下来的老同志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充实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学校领导班子。

  在民革江苏省委的指导下,各学校坚持规范化办学,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工作。各学校深入贯彻《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各项规定,认真遵照省、市教委、物价、财政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规范化的办学体系。学校的行政、教学、财务等管理,均坚持按章办事。办学方向、学校发展、人事安排、教师任用,及每年度财务审计,均由校领导机构研究决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坚持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费严格按物价局报批核准执行;招生广告必须先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

  由于江苏民革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不断探索办学新路子,民革办学得到了较快发展,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2000年底与1997年相比,江苏民革组织及个人共创办各类学校由12所增加到19所,学校自有校舍(8万平方米)是1997年的44倍,自有的固定资产(超过1.2亿)是1997的24倍,专职教师由150多人增加到380余人,在校学生由1.55万人增加到2.64万人,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由15.47万人增加到27.93万人,是1997年的1.8倍。
  
  (联络处)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